中国科学家研制新材料 有望助力“双碳”和太空探测
新华社合肥5月19日电(记者徐海涛、双碳周畅)白天可比环境温度高170摄氏度,中国制新助力夜晚可比环境温度低20摄氏度,科学空探无需外部能源消耗……近期,家研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裴刚、材料测研究员邹崇文等人研制出一种分别以太阳、有望太空为热源、和太冷源的双碳“冷热双吸”材料,可24小时捕获利用能量,中国制新助力有望在改善地球温室效应、科学空探供应太空基地能源等方面发挥作用。家研
人类利用阳光已开发出不少应用,材料测比如光伏发电、有望热水器等。和太而利用太空辐射制冷,双碳近年来成为国际新兴科研热点。
裴刚、邹崇文团队研制出一种基于二氧化钒的涂层材料,其表现出“智能自适应性”:白天在太阳辐照下为金属态,吸收热能;夜晚则处于绝缘态,将热量辐射到外太空,从而吸收冷能。
实测发现,该材料表面温度白天可比环境温度高170摄氏度,夜晚可比环境温度低20摄氏度,24小时全天候运行,为高效捕获利用太阳热能和太空冷能开辟新途径。
日前,国际期刊《美国科学院院刊》发表了这项成果。
“我们主要的技术突破,是解决了光热转换和辐射制冷存在的红外光谱冲突,并分别强化其性能,在同一个材料上实现‘冷热同体’,优化空间和成本。”裴刚说。
据悉,“冷热双吸”材料的技术特点使其应用前景广阔,对实现“双碳”目标、缓解地球温室效应等具有积极意义。(完)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 财经早报:特定养老储蓄试点正式启动 国内油价或迎年内“第八跌”
- 3亿人次出门耍!这个春节,“我在长沙,凌晨2点嗦粉还要排队半小时”
- 国内出游3.08亿人次,同比增长23.1%——春节旅游市场稳步复苏
- “人才超市”助力青年返乡创业就业
- 日企高管:“排除中国的”供应链不现实
- 上海:全面激活文旅市场,市、区联动发放文旅、体育、餐饮、零售等专项消费券
- 排队4000多单!客量暴增290%,太火爆!
- 德主要经济研究机构发表联合报告称德国经济面临长期疲软
- 2022年世界智能制造大会《制造智能决策控制(工业软件)》专题论坛于11月22日在南京举行
- 经济学家料欧洲央行将连续两次加息50个基点 5月份触及利率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