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发表
7月12日消息,深圳银保监会举行“银行业保险业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外资深圳银保监局党委书记、金融机构仅次集程局长张利星发言表示,于京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沪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格局的新举措,也是行聚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深圳则是度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引擎。
深圳银行业保险业发展各项指标位居全国前列。深圳十年间,外资辖区金融业增加值年均增速11.7%,金融机构仅次集程银行业、于京保险业资产规模保持全国大中城市第三位和第二位,沪港各项贷款年均增速15.1%,行聚其中制造业贷款年均增速12.1%,度最小微企业贷款年均增速22.3%。深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以来,深圳辖区先进制造业贷款、科技型企业贷款、绿色信贷增速分别达到27.2%、39.4%和53.7%。
张利星发言全文如下: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非常高兴和大家云端交流。首先,我代表深圳银保监局,对各位媒体朋友长期以来关心关注我局监管工作和深圳银行业保险业改革发展表示诚挚感谢!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格局的新举措,也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深圳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引擎。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圳银保监局在银保监会的坚强领导下,勇当尖兵,积极作为,带领辖区银行保险机构为大湾区建设提供有力金融支撑。主要体现为五个“新”:
一是机制建设迈出新步伐。我局相继建立了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和金融创新监管委员会,并邀请业界和学界专家建立创新咨询委会等工作机制。集思广益,协同各方,共同推动金融创新开放政策在大湾区落地见效。近年来,我局会同省市金融管理部门,联合发布贯彻落实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意见实施方案,会同深圳人行、市金融局发布推动深圳金融业服务新发展格局29条指导意见,为金融支持大湾区和先行示范区建设绘好“施工图”、定好“任务书”。
二是金融开放跃上新台阶。我局会同各相关部门积极推动金融业开放政策在大湾区落地落实。目前,深圳外资金融机构数量仅次于上海、北京,已形成种类齐全、功能完备的外资金融机构体系。深圳外资银行中,港资银行的资产规模、存贷款、净利润占比均超过七成,深圳已成为港资银行聚集程度最高的城市。十年间,深圳落地CEPA框架下首家消费金融公司、全国首批互助保险公司、华南首家台资银行子行,以及刚刚获批的全国首家“双牌照”银行等一批特色机构,深圳的改革开放“窗口”和“试验田”的作用更加突出。
三是金融服务迸发新活力。深圳银行业保险业坚持以自身高质量发展服务大湾区高质量建设,行业发展各项指标位居全国前列。十年间,辖区金融业增加值年均增速11.7%,银行业、保险业资产规模保持全国大中城市第三位和第二位,各项贷款年均增速15.1%,其中制造业贷款年均增速12.1%,小微企业贷款年均增速22.3%。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以来,深圳辖区先进制造业贷款、科技型企业贷款、绿色信贷增速分别达到27.2%、39.4%和53.7%。与此同时,深圳在全国率先推出新型城市定制型专属重疾险产品,率先落地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率先发布独立代理人登记注册指引,率先出台构建新型保险中介市场体系实施意见等。十年间,保险业赔付支出年均增速15.6%,保障功能不断凸显。由此可见,辖区金融业发展为大湾区建设注入强劲动能。
四是互联互通取得新突破。我局会同深圳人行等部门,引导深圳金融业不断创新跨境金融服务,畅通金融活水。十年来,大湾区跨境开户、支付、投融资等金融服务日益便利,跨境理财通、跨境保险资金汇兑便利化等创新试点加快落地。与此同时,辖区23家人身险公司推出64款创新型跨境医疗险和专属重疾险产品,10家财产险公司开展跨境车险业务,实现“三地车险 一地投保”。在互联互通助力下,大湾区金融融合持续深入,金融领跑不断提速。
五是监管协同展现新作为。在银保监会统筹与指导下,我局与香港金管局在银行业市场准入、监管信息共享、风险防控等方面保持密切联系,跨境监管合作日益紧密。保险业方面,大湾区建有粤港澳深四地保险监管联席会议机制,目前已举办二十一届联席会议,成为交流探讨大湾区保险业发展与创新、推动互联互通,以及加强规则衔接和监管协作的重要平台。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活动的系列重要讲话,为粤港澳大湾区加快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深圳银保监局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在银保监会的坚强领导下,协同各方,砥砺前行,努力书写靓丽的“湾区答卷”,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以上是我的介绍,欢迎各位媒体朋友有机会能到深圳亲自体会一下深圳的创新速度和活力,谢谢大家!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
友情链接